很奇怪,福建菜有源遠悠長歷史,生活在香港的福建人亦很多,但福建菜館真係得十間八間,北角及土瓜灣兩間都經常光顧,但都以小食或主食為主,當年曾要求老好清香的主理人攪一場福建私房菜,但都給拒絕了,實在有點遺憾。
不過近日美心集團推出「味道.福建」 ,派出大廚到當地搜集不同的菜色及食材,並帶到香港,對於個人而言,的確是一個喜訊。
由於歷史及地理因素,福建菜在某程度上與台灣菜有著很多相近的地方,而今次美心中菜主要推出「一門三州」——即廈門、福州、漳州、泉州四個地方的菜式。
前菜
泉州菠蘿海蜇球
是福建當地特產,賣相有如一個小巧的菠蘿,咬落清新爽朗,又夠厚身,簡單的下點蔥油,好吃到不得了。
漳州風味五香卷
在土瓜灣的店子吃了很多次,但都是炸得過火,今次腐皮炸得色澤淡黃,火喉掌控得不錯,五香味不會過於強烈,豬肉與菱角粒比例恰到好處。
南安紫菜BB蝦
個人幾喜歡這道菜,大量的紫菜加上芳香的蝦皮,再澆上香醋,令味蕾的感覺喚然一新。
廈門海蠣炸春餅
可說一道意頭菜,餡料有木耳、甘筍、椰菜與及主角的蠔仔(即海蠣) ,吃的時候用生菜包裹,但無阻清脆的口感,每咬一口,都傳來迸裂的聲音,實在很有趣,更可以蘸點甜辣醬食,滋味更佳。
湯
傳統福建佛跳牆
基本上用料都是原隻鮑魚、乾貝、花膠及海參之類,與及傳統福建老酒,雖然名貴,但不足為奇,但加上原隻白鴿蛋及使用具保溫功能的「斷泥盅」,清燉六小時,湯料的味道,通通都跑進湯內,而湯水依然清澈,但呷一口卻是鮮甜甘美、齒頰留香,再加碟辣豉油來配湯渣,就更加可口。
熱葷
漁村蚵仔桂花蟹
配料全屬尋常的食材,都是蚵仔、馬碲、菜甫、沙葛、蟹肉及蛋,看似簡單,實質各種食材的生熟度都不同,落鑊亦有先後,老師傅的多年經驗,把每種食材的時間掌握準繩,入口絕不會有過火的情況出現,而菜甫亦用上當地特產靈水菜甫,爽脆而絕不過咸,真心推介的一道菜。
翡翠淡糟香螺片
螺片有幾貴大家都知,使用紅麴混合糯米和米酒發酵而成的紅糟來處理就更特別,螺片過火便會韌,又是要考掌火能力,而紅糟的淡淡酒香,能襯托出螺片的鮮味,不錯。
蟹肉薏米燴金瓜
三幾位朋友就絕不推介,因為實在太大份,原隻挖空的南瓜先用牛油吊味,南瓜汁加入薏米及奶油煮成,南瓜味呼之欲出,感覺上似點品,多吃幾口已經有點膩。
福州包心荔枝肉
明明並非荔枝當造的季節,包心餡料亦不過是馬碲,原來是用紅糟入饌,令賣相的豔紅色有點像荔枝,亦是當地名物,不可不試。
靈水菜脯蒜苗蝦
靈水菜脯是當地物產,經常會用於菜色內,配上露筍及蒜苗,絲毫不似是配角,脆嫩爽甜又無渣,用來佐酒更一流。
薑母香煎山地雞
沒有脂肪的走地雞,簡單的用薑片爆香,保留了雞肉的原味,肉質嫩滑,很有農家菜的風味。
生炊芋粿炒素菜
這是一道素菜,基本上全是福建特產,芋粿是自家出品,口感軟糯,而福建菜花賣相與椰菜花近似,但枝身較長,入口爽甜,與西蘭花、小雲耳及甘筍片同炒,甜度都來自蔬菜,清新自然。
海帶魚丸肉燕餃
曾經看過名模蔣怡走訪內地的一個飲食節目,介紹了燕皮餃的製作過程,幾位老人家不停將豬肉敲打至肉糜再壓成餃子皮,實在很考功夫,亦因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小巧的外形,真的可以一口一粒,柔韌而充滿彈性,相反魚丸的質感有如杭州菜中的清湯魚丸,同樣的輕盈鬆軟,很討好,加上海帶湯的鮮,與及芹末和蔥花來提鮮,的確令人回味。
單尾
石獅蘿蔔煮鹹飯
米飯選用了日本米,質感更濕潤而有嚼口,咸肉粒、蘿蔔粒、冬菇粒及蝦乾同炒,最樣食材都是切得幼細,食落滿有層次感,最後灑上芹末來增添香味,很有家常菜的感覺。
安溪三不做米粉
所謂三不做是指「湖頭大米、閬溪甘泉、晴朗天氣」缺一不做,米粉本身既幼又富米香,賣相晶瑩剔透,用蝦仁、吊片絲、咸肉粒,並以「蝦油」(即魚露)快炒,沒有多餘的油份又乾身。
甜品
花生芋頭清甜湯
將福建福建龍岩花生跟芋頭煮至酥軟,甜味都跑了出來,舀一下,很濃稠的質感,甜而不膩,加上幾粒杞子,令色澤不會太單調。
桂花紅棗糯米粿
分別有桂花及紅棗兩種口味;糯米粿咬落煙韌,而紅棗味道很澎湃,灑上芝麻和花生粒,幾款不同的香氣混集,喜歡西式甜品的朋友,是時候放低成見,好好品嚐一下。
平心而論,用料及煮法上都力求保持當地的原味,價錢更是大眾化,相信就算較少接觸福建菜的朋友都不會失望。
P.S : 「味道.福建」在多間美心集團中菜酒樓都有供應,供應期由4月1日至6月30日,就算不是慶祝父母親節都值得走一轉,而中銀信用咭更有85折優惠。
電話 : 3542 5768
味道 : 4 環境 : 4 服務 : 4 衛生 : 4 抵食 : 4 位置 : 5
希望各位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,請在我的專頁上剔"LIKE",當作小小的鼓勵吧!謝謝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